海军作战的核心在于合理搭配军官技能与舰种协同。苏联的塞瓦斯托波尔·格雷夫斯和英国的威廉·多尔曼是必带的核心军官,其战术指挥能显著提升舰队攻防效率。澳大利亚军官约翰·柯克的海峡狙击技能在狭窄海域作战时尤为关键,可对敌方造成区域性压制。高阶玩家需掌握技能联动法则,例如将巡洋舰的远程打击与驱逐舰的机动突袭结合,形成立体火力网。军官养成应优先提升指挥、后勤和特殊战术类属性,通过训练场模拟不同海域实战环境来优化配置。
海军兵种选择需遵循功能互补原则。驱逐舰凭借高机动性负责侦察与骚扰,巡洋舰作为中坚力量平衡火力与防御,战列舰则承担核心输出但需其他舰种保护其机动短板。潜艇作为战略奇兵,需依赖地形掩护实施突袭,但暴露后生存率极低。每种舰船应配备专属技能模块:驱逐舰强化侦察与加速,巡洋舰侧重射程与装甲,战列舰需优先升级重炮精度。火箭炮对舰船具有4倍伤害加成,在岸基支援海战时能改变战局走向。
实战中需建立完整的防御-突袭双体系。防御体系要求将炮兵部署在森林等掩体后,通过侦察车获取视野实现超视距打击;突袭战术则依赖潜艇编队绕后包抄,配合主力舰队正面强攻形成夹击。特别注意攻城车必须保持120距离站位,利用坦克吸引炮火后快速撤离射程范围。当敌方出现援军时,应立即后撤并架设榴弹炮实施阻击,侦察机持续监控战场动态。海军作战80%的胜负取决于视野控制,因此需始终保持2-3艘侦察舰处于活跃状态。
资源管理是海军持续作战的基础保障。人力分配需为后期造船预留余地,主城等级应尽快提升至10级以解锁高级舰船。日常任务获取的军费要优先用于港口建设,同时派遣驱逐舰搜寻地图上的运输船获取额外资源。特别注意航母的补给分配,避免飞机与舰船同时陷入资源短缺。在远征战场景中,巡洋舰需提前清理航线威胁,运输船队应当保持在编队末尾,空运轻型装备与海运重装备需同步进行。
前期以摩托化步兵和轻型坦克为主力时,可发挥其对士兵单位的克制效果;中期转向巡洋舰与潜艇组合,实施区域控制;后期则需组建包含战列舰和火箭炮的混合编队。每个阶段都要注意保留部分步兵单位用于占领据点,避免过度依赖伞兵空降消耗策略点。科技研发应同步跟进,重点提升舰船耐久、火炮射程和侦察范围三类技术,军团城市建成后需立即升级二级建造设施解锁喀秋莎等终极兵种。